神經元原代培養是神經科學研究中的核心技術,通過直接從動物中樞神經系統(如大腦皮層、海馬、視網膜等)分離神經元,在體外模擬體內環境進行培養,以研究神經元的生長、分化、突觸形成及功能機制。其核心優勢在于保留了神經元的原始遺傳特征和生理功能,相比細胞系更貼近體內真實狀態,同時減少活體動物實驗需求。
神經元原代培養對實驗環境、材料和操作的要求高,因其神經元為高度分化細胞,存活能力弱、易受污染,且對外界刺激敏感。因此,培養前的準備工作需細致且嚴格,具體可分為以下幾個核心部分:
一、明確實驗設計與目標
在開始準備前,需先明確實驗的核心參數,避免后續操作偏差:
神經元類型:確定培養的神經元來源(如中樞神經系統的大腦皮層、海馬、小腦,或外周神經系統的背根神經節等),不同來源的神經元分離方法和培養條件差異較大(如海馬神經元較皮層神經元更嬌弱,對營養要求更高)。
動物選擇:通常選用胚胎期(如大鼠E18-E20、小鼠E16-E18)或新生動物(如出生1-3天的大鼠/小鼠),因該階段神經元增殖能力較強、分化程度低,更易存活;成年動物神經元幾乎無增殖能力,培養難度極大。
實驗倫理:提前通過機構動物倫理委員會審批,確保動物處理符合3R原則(替代、減少、優化)。
二、實驗材料準備
(一)動物準備
飼養:實驗動物需在SPF級(無特定病原體)環境中飼養,避免攜帶微生物污染細胞;飼養環境溫度(22-25℃)、濕度(40%-60%)、光照周期(12h光/12h暗)需穩定。
取材前確認:根據神經元來源確定動物年齡(如海馬神經元常用E18大鼠胚胎),取材前1天確認動物健康狀態(無腹瀉、脫毛等異常),并準備好euthanasia工具(如CO?麻醉裝置或頸椎脫臼工具,需符合倫理規范)。
(二)試劑準備
神經元培養的試劑需保證無菌、低內毒素,且需提前驗證批次穩定性(尤其是血清、添加劑等關鍵成分)。
基礎培養基
常用:Neurobasal Medium(神經細胞專用,維持神經元存活能力強)、DMEM/F12(混合培養基,適用于部分外周神經元)。
處理:若為粉末狀需無菌配制(用超純水溶解,磁力攪拌至完q溶解),經0.22μm濾膜過濾除菌后分裝,4℃避光保存(避免反復凍融)。
血清與添加劑
血清:部分原代培養初期需添加胎牛血清(FBS,終濃度5%-10%)促進細胞貼壁,但純神經元培養后期需去除血清(避免膠質細胞過度增殖);需選擇低內毒素(<10EU/ml)、批次穩定的血清,分裝后-20℃保存。
神經專用添加劑:
B27 Supplement(常用,含維生素、抗氧化劑等,支持神經元存活和突觸形成,終濃度2%);
N2 Supplement(適用于部分神經元,如多巴胺能神經元,終濃度1%);
其他:谷氨酰胺(神經元代謝必需,終濃度2mM,需單獨分裝避免降解)、神經營養因子(如NGF、BDNF,根據神經元類型添加,促進特異性存活)。
消化與解離試劑
消化酶:用于分解組織間的蛋白質連接,分離單細胞。
胰蛋白酶(0.125%-0.25%,適用于大部分神經組織,需用不含Ca²?、Mg²?的平衡鹽溶液配制);
木瓜蛋白酶(溫和,適用于敏感神經元如海馬神經元,需搭配DNase I(50-100μg/ml)減少細胞聚集);
膠原酶(用于纖維結締組織較多的外周神經組織,如背根神經節)。
終止液:含血清的培養基(中和胰蛋白酶活性)或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劑(STI,適用于無血清體系)。
平衡鹽溶液
用于洗滌組織、稀釋試劑,如PBS(不含Ca²?、Mg²?,避免影響消化酶活性)、HBSS(含葡萄糖,維持細胞活性),需無菌過濾,4℃保存。
抗生素與抗真菌劑
常用青霉素-鏈霉素混合液(終濃度100U/ml青霉素+100μg/ml鏈霉素),預防細菌污染;
若有真菌污染風險,可添加兩性霉素B(終濃度2.5μg/ml),但需注意其對神經元的潛在毒性,建議僅短期使用。
培養皿包被液
神經元貼壁能力弱,需提前包被培養器皿以促進貼壁和生長:
多聚賴氨酸(PDL,常用,濃度50-100μg/ml,促進細胞黏附,用無菌水配制后過濾除菌,4℃保存);
層粘連蛋白(Laminin,增強神經元貼壁和突起延伸,常與PDL聯合使用,濃度10-20μg/ml,-20℃分裝保存,避免反復凍融)。
(三)耗材與儀器準備
無菌耗材
培養器皿:培養皿(6cm/10cm)、培養板(6孔、24孔、96孔,根據實驗需求選擇)、玻璃爬片(如需免疫熒光染色)。
其他:無菌離心管(15ml、50ml)、移液管(1ml/5ml/10ml,建議使用無菌一次性吸管)、手術器械(解剖剪、解剖鑷、眼科剪/鑷,需精細且鋒利,避免損傷組織)。
處理:
一次性耗材:確認包裝完好、無菌(如標注“STERILE”),開封后僅在超凈臺內使用;
重復使用器械:用去離子水洗凈后,高壓蒸汽滅菌(121℃,20min),或用75%酒精浸泡后灼燒滅菌(使用前冷卻,避免燙傷組織)。
關鍵儀器
無菌環境:超凈工作臺(提前30min開啟紫外燈消毒,用75%酒精擦拭臺面,通風后使用);
培養設備:CO?培養箱(提前1-2天調試參數:溫度37℃±0.5℃,CO?濃度5%±0.5%,濕度≥95%,水箱加水(無菌去離子水或1%雙蒸水)防止干燥);
其他:離心機(需無菌轉頭,提前預冷至4℃)、倒置顯微鏡(用于觀察組織解離和細胞狀態)、水浴鍋(37℃預熱試劑)、細胞計數板(或自動細胞計數儀)。
三、前期操作準備
試劑預熱與配制
基礎培養基、血清、消化酶等需提前從冰箱取出,在37℃水浴鍋預熱(避免高溫破壞成分),平衡至室溫;
完q培養基:按比例混合基礎培養基、血清、添加劑、抗生素(如100ml Neurobasal+2ml B27+1ml谷氨酰胺+1ml雙抗),無菌條件下配制,現配現用(剩余4℃保存,1周內用完)。
培養器皿包被
步驟:無菌條件下,向培養皿/板中加入包被液(如PDL,覆蓋底部即可),37℃培養箱孵育1-2h(或4℃過夜);
后續:棄去包被液,用無菌PBS洗滌2-3次,去除殘留包被液,晾干后立即使用(避免污染)。
無菌操作演練
操作人員需穿無菌實驗服、戴口罩、手套,袖口扎緊;
提前演練組織取材、解離的流程(如解剖工具的使用順序、離心轉速和時間控制),避免操作生疏導致細胞損傷或污染。
四、其他注意事項
污染預防:所有試劑瓶口、器械需用75%酒精消毒;超凈臺內避免放置無關物品,操作時動作輕緩,避免揚塵;
時間控制:神經元對缺氧、溫度變化敏感,從動物處死到細胞接種需控制在30-60min內,避免組織長時間暴露在體外;
備用方案:準備額外的試劑和培養器皿,以防出現污染、試劑失效等突發情況。